2024年11月03日,由广西民族大学、广西高校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新文科背景下西部高校越南语专业创新联盟虚拟教研室主办,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承办的“广西民族大学非通用语专业建设与发展60周年系列活动”如期举行。
11月03日上午,在广西民族大学思源湖校区大礼堂,召开了“‘守正·创新·超越’非通用语专业建设与发展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广西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韦仕珍,广西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姜明国,广西大数据发展局朱厚岩总工程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汕头大学陆生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院长苏莹莹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罗文青教授,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杨丽周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吴杰伟教授,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正武先生,中国图书进出口深圳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代凯军先生,广州市导游协会副会长、广西民族大学泰国校友会会长黄焕纲先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谈笑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盟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聂槟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副院长杨健教授,大理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马丽亚教授,锦绣前程集团党委专职副书记、副总裁、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唐晓蓉女士,深圳市锦绣前程人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宇春先生,广西东博国际经贸投资有限公司产业投资发展部总监玉泉先生,以及来自各个兄弟院校的代表、各界校友、在校师生出席参与了此次会议。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韦仕珍致辞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韦仕珍致辞,欢迎和感谢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校非通用语专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海内外校友,以及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一线的全体教职员工参加此次活动,并向与会者介绍了广西民族大学非通用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情况。一是,广西民族大学非通用语专业建设与发展60年来所做的工作,强调学校按照“强化基础,突出特色,提升优势,铸造品牌”的学科发展路径,以东南亚非通用语专业特色优势为基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构建起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相互支撑的东盟学科群,形成了东盟语言文学、中国与东南亚比较文学、东盟政治法律、东盟经贸商旅、东盟民族文化等研究亮点,培育了若干具有较强研究能力和竞争力的创新群体,非通用语专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专业发展、社会服务等方面迈入新台阶,形成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非通用语人才,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二是,肯定了广西民族大学非通用语专业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学校先后获批为教育部首批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首批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等荣誉。三是,明确了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要求学校全体师生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广西工作的重要论述要求,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广西、聚焦东盟、面向全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精神,推动非通用语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要紧扣时代和现实之需,推动跨学科培养模式,构筑新型区域国别人才培养基准,培养国别通、区域通和领域通的跨学科高端人才;要充分利用自身多语种的优势,找准定位,以国家战略为指引,以现实问题和学术问题为导向,大力开展基于学科需要的基础研究和基于现实需要的对策研究,服务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民大力量!
会议由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覃秀红主持。

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覃秀红主持会议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吴杰伟教授致辞表示,教育部非通用语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祝贺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非通用语专业建设与发展60周年庆典顺利召开!吴教授肯定了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在非通用语专业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其为自治区、为国家培养精通东南亚语言文化的高素质人才,为增进我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做出重要的贡献表示称赞。吴教授认为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在非通用语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国非通用语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同时,他还强调了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在非通用语教育领域建立有深厚的合作关系,并对未来双方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探索非通用语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径保持期待,希望通过加强学术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等方式,不断提升非通用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我国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并期待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能够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非通用语专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增进我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吴杰伟教授致辞
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原院长、非通用语教育教学发展见证人黄秀莲教授致辞,以自身在广西民族大学学习工作52年的亲身经历,生动介绍了广西民族大学非通用语建设和发展的艰辛历程。黄教授认为广西民族大学非通用语专业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国家教育部的有力指导,离不开广西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离不开几代民大人、外语人的努力和奉献,也离不开各个兄弟院校专家的助力。

黄秀莲教授致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谈笑教授作为兄弟院校代表宣读了贺信,表达了对广西民族大学非通用语专业建设与发展60周年的祝贺。谈教授指出,广西民族大学培养了大量非通用语专业人才,这些教师继承了广西民族大学非通用语人才教育的优秀基因和奋斗精神,为全国多所高校非通用语专业教育提供了人才支持。

谈笑教授致辞
本次庆典还收到来自越南中国商会、河内中国文化中心、仰光中国文化中心、中交三航局缅甸仰光工程经理部、越南中国商会广西企业联合会、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上海一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河内分所、株洲市公安局人口与出入境管理中心、中山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等30多家用人单位、校企合作单位、政校合作单位、研学协同育人单位、兄弟院校发来热情洋溢的贺信。他们对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表示祝贺,对非通用语专业毕业生质量给予高度评价,纷纷表示:期待与我校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探索更多可能性,为推动我国非通用语教育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广西大数据发展局朱厚岩总工程师作为政校合作代表发言致辞,送上祝福并指出,广西民族大学前瞻时代之变,溯源育人之本,与时俱进,用六十年时间谱写了一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非通用语专业创建史、奋斗史、创新史、发展史,是新中国非通用语学科专业发展的缩影。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宏伟蓝图下,广西民族大学非通用语专业犹如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起中国与沿线各国的语言与文化纽带,培养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秀人才。朱厚岩简要介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数据局和广西民族大学合作开展的中国—东盟语料库建设工作,并希望借助广西民族大学的人才和学科优势,共同争取国家在广西建设东盟数字人才引进试验区,引进东盟数字人才和东盟数字科技创新团队,建立面向东盟的产才融合机制,推动广西成为东盟数字人才汇聚的首选地、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成果的转化地、宜居宜业的人才生态典范地。

朱厚岩总工程师致辞
校企合作代表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正武先生致辞,祝贺广西民族大学非通用语专业建设与发展60周年庆典顺利召开,赞扬广西民族大学的非通用语专业教育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在学科建设、师资培养、教材建设、学术研究等方面成绩斐然,强调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与广西民族大学合作出版了多部教材、专著,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并期待未来共同努力,多出精品教材,在培养人才、国际交流等方面续写传奇。

刘正武先生致辞
1978级泰语专业校友、广州市导游协会副会长、广西民族大学泰国校友会会长黄焕纲先生作为校友代表致辞,表达了对母校培养的感激之情,并为广西民族大学非通用语专业建设与发展60周年庆典送上美好祝贺与诚挚敬意。校友代表回顾了学生时期非通用语学习的往事,深刻体会到母校培养在其职业发展上的帮助,认为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格的传承,感慨自身在广西民族大学的学习经历为其树立起坚持与责任的理念。

黄焕纲先生致辞
游辉彩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通过自身在广西民族大学学习工作三十多年的亲身经历,见证了本校非通用语专业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过程。最初时师资短缺、教材匮乏、实践机会稀少以及教学设施落后的,而发展至今,各个语种的专业设置更加完善,教学层次逐步提升至博士研究生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优化,师资队伍日益壮大且充满青春活力,科学研究工作硕果累累,社会服务取得喜人的成绩,这些都离不开前辈教师们的默默耕耘与奉献,以及后辈来教师的共同努力与辛劳。同时指出,新时代非通用语专业面临许多挑战,期待未来发展!

游辉彩教授发言
在校生代表伍兆娟代表发言表示,在学校的指导、学院的培养以及老师们的教导中,学生们体会到了学习小语种的乐趣与挑战。同学们收获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对未来怀抱希望,并将响应国家战略需要,绽放青春活力,用语言和新媒体讲好中国故事!

伍兆娟同学发言
与会代表发言结束后,举行了校友赠送图书、照片仪式。越南语专业1964级校友黄灼享、韦振英、冯荣莉、黄华等,向广西民族大学捐赠资料,由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黄伟生副院长接收并表示感谢。

1964级校友代表黄灼享、韦振英、冯荣莉、黄华等损赠资料
捐赠仪式后,深圳市锦绣前程人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宇春先生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东盟人才库建设的基本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规划。

吴宇春先生介绍东盟人才库情况
会后,参会人员在广西民族大学思源湖校区大礼堂前合影留念。合影后,与会者根据安排参加了“非通用语专业建设与发展60周年庆典活动”第二阶段的相关活动——部分与会嘉宾前往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校区文化研习基地,参观校史展与东盟文化交流中心,感受与探讨广西民族大学非通用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历程;各专业校友前往广西民族大学思源湖校区东盟楼主楼参加“忆情谊、商良策”校友座谈会活动。

大会合影
各非通用语种专业的校友在各自专业的座谈会上,接收了来自学院、系部的纪念品与美好祝愿,一边感怀昔日在校经历,一边表达对母校培育之恩的感激。
在明德楼主楼608教室,泰语系校友、教师及学生其乐融融,回忆往昔。64、65级的校友代表们带领各个年代的老校友,与在校师生分享回忆了当时充满时代印记的大学生活以及毕业后各自的工作经历,并建议在读的师弟师妹可以多学习技能,语言是泰语系学生沟通的优势,多学习其他技能才能在工作中有发言权。
在东盟楼主楼304教室,越南语系校友、师生情真意切,共忆过往。系主任林莉向老校友们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越南语专业的现状。来自64级、65级的老校友们慷慨激昂,其他各年代的校友也兴致勃勃一同聆听老前辈们讲述当年建设教学楼、保密学习非通用语种专业、参与边境服务等历史,在场校友们一边享受美食一边追忆往昔,时不时迸发出热烈的掌声与欢欣的笑容。


在东盟楼411教室,老挝语系校友齐聚一堂,共话往昔与未来。卫彦雄老师主持活动,对出席本次座谈会的84届、90届、00届、01届等各届校友表示欢迎。谢英老师向大家讲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谈及老挝语招生历史并介绍其工作经历。84级的卓礼湖校友分享了他当年学习老挝语的历程,并为老挝语感到骄傲,祝福在校学生取得进步。周力校友则以自身经历鼓励在校学生,进行老挝语+行政/金融等方面的学习,展现出面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21级大四学生积极提问,向校友们询问毕业规划和就业方向等问题,校友们耐心解答。


在东盟主楼412教师,柬埔寨语、缅甸语、印尼语、马来语语系的师生及校友出席了校友座谈会。柬埔寨系主任韦柳宇老师对校友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就近年来学院的发展情况向校友们作简要介绍。部分校友由于工作关系无法亲自莅临此次座谈会,但是他们都在百忙之中发来贺电。座谈会上大家集思广益,探讨了非通用语专业的发展趋势,分享了非通用语种的学习经验,更新了2024级新生对东南亚语言有的认识,明确了他们未来人生规划的方向。会后,校友还特地看望了在民大任教16年之久的缅甸外教杜瓦底丁老师,校友们高度赞赏母校的发展,表示将一如既往地为母校非通用语专业建设提供支持。

2024年11月03日下午,在广西民族大学思源湖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了“‘话改革,谋发展’非通用语种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汕头大学、大理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广西大学、中国图书进出口深圳有限公司等十余所高校、企业的专家,围绕非通用语种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主题发言与相关探讨,兄弟院校及我校以及在校师生参加了研讨会,围绕非通用语种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主题发言与相关探讨。研讨会上半场由分别由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梁远教授主持,下半场由和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覃秀红主持。

梁远教授主持会议

覃秀红院长主持会议

陆生教授主题发言
汕头大学外国语学院陆生教授,作了题为《再论非通用语种专业人才的培养》的主题分享,对非通用语种专业人才培养的本科、研究生不同阶段进行了反思,强调在当代AI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发展背景下的非通用语言人才培养,外语人才可能会走向“高、精、尖”的方向,外语专业很可能会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新的外语专业形势,应当有危机意识和创新思维。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吴杰伟教授,在《东南亚语言文化人才培养和知识建构方面的传承与探索》主题讲座中,介绍了20世纪前后中国对东南亚的知识建构基本情况,认为“纵观百年来中国关于东南亚研究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不仅是古籍史地考证、中外文化交流史、海上交通史乃至中国对外关系等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学、语言文学政治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重要支撑。”指出“与国际先进的研究水平相比,与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科学研究多出精品相比,当前我国的东南亚研究在理论、方法与组织等方面仍有进一步开拓的空间。”鼓励“将在地化研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拓展国际合作渠道。派遣本科生赴对象国留学、硕士生赴对象区域研修、博士生赴国际顶级科研院所合作研究。”

吴杰伟教授主题发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盟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聂槟教授,分享了《关于非通用语种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思考——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的主题讲座,介绍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及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情况,重点强调了该校非通用语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情况,以及新形势下该校非通用语种双学士学位的推进情况,一方面展示了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双学士学位推进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反思。

聂槟教授主题发言
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杨丽周教授,在主题讲座《服务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中,介绍了云南省南亚东南亚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情况,以及创新与实践现状,思考与讨论了云南省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杨丽周教授主题发言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副院长杨健教授,进行了题为《新文科背景下越南语一流本科课程体系的创新与提质》的主题讲座,分享了自身对百年大变局下越南语教学的挑战与机遇的思考,介绍了云南师范大学越南语一流本科人才培养及其课程体系的建设情况,重点介绍了该校在非通用语(越南语)VR教学实践上取得的经验。

杨健教授主题发言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院长、北外中国马来研究中心主任苏莹莹教授,在题为《区域国别研究视域下北外亚洲学院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讲座中,介绍了北外亚洲学院非通用语种专业的历史与现状,强调国别与区域研究的重要性与未来趋势,并对如何摆脱单一学科传统和固有学科思维的约束,借助于外语学科自身特色优势,切实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提出思考。

苏莹莹教授主题发言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咸蔓雪副教授通过《区域国别研究视域下的非通用语专业建设——以北京大学越南语专业为例》主题分享,介绍了北京大学越南语专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取得的建设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新时代背景下面向区域国别研究的非通用语专业建设何去何从做出了思考,认为应当紧扣周边外交新发展,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适应与对象国经贸、文化交往的新形势和新变化,改变教学和培养理念,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升人才培养成效;以更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中外交往提供智力支持。

咸蔓雪副教授主题发言
四川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罗文青教授,以《四川外国语大学非通用语种专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汇报》主题,分享了四川外国语大学非通用语种专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目前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社会服务质量以及国际化发展与传播五个层面,思考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今后的完善与发展方向。

罗文青教授主题发言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祁广谋教授,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广西大学非通用语学科的建设》主题讲座中,介绍了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非通用语专业的基本情况与建设成果,并从课程思政、高层次人才引进、加强区域国别研究、打造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等角度做出了有关非通用语学科建设的思考。

祁广谋教授主题发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谈笑教授,通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南亚语种专业建设情况》主题分享,介绍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通用语专业与学科建设的基本情况,并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方面介绍了该校非通用语专业已经取得的成果,同时在非通用语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招生规模以及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层面进行了反思与讨论。

谈笑教授主题发言
大理大学外国语学副院长马丽亚教授,做了题为《外语非通用语专业“小而美”建设: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分享,介绍了大理大学非通用语教育发展情况,从课程、教师、教材、测试、就业等方面介绍了大理大学非通用语教育的创新与改革举措,并对新文科建设大背景下,该校如何突破传统外语学科专业的发展模式作出了思考。

马丽亚教授主题发言
2024年11月03日晚,在广西民族大学思源湖校区大礼堂举行了“‘六秩峥嵘创辉煌 砥砺奋进铸一流’非通用语专业建设与发展六十周年庆典晚会”在广西民族大学思源湖校区大礼堂举行,与会嘉宾、各界校友以及在校师生齐聚一堂,一同欣赏来自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师生表演的节目,在具有东南亚语言文化特色的欢乐气氛中,共同庆祝广西民族大学非通用语专业建设与发展60周年。

晚会现场

晚会现场主持

覃秀红院长致辞

重奏曲《匏骨·情》

越南斗笠舞

中越歌曲串烧

歌曲《红梅赞》

舞台剧《炫彩一“课”》

舞蹈串烧《Come back home》

歌曲《缘分》

全体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