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泰语系 作者:陈玉权
2024年3月10-12日,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大创项目“高校助力下的中国民族文化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以侗族为例”团队赴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展开调研活动,旨在探索侗族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现状及潜力,为高校助力下侗族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做出贡献。三江侗族地区是侗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在调研活动中,学生团队深入当地侗族村寨,与当地侗族人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情况。

调研团队于“月也侗寨”景区正门前合影
《坐妹·三江》是一场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剧,由当地艺术家和群众共同参与创作与表演。它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基础,将多种艺术形式巧妙结合,将侗族地区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建筑文化、农耕文化、服饰文化、耶歌文化、笙舞文化、婚俗文化等通过精心制作融合在一起,生动展现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演出当晚,侗乡鸟巢内灯光璀璨,舞台上的场景变换如同画卷缓缓展开,引领观众步入一个充满魅力的侗族世界。从深情款款的耶歌到欢快热烈的笙舞,每一个节目都凝聚了演员们的心血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体现了侗族的历史与传统,也展示了侗族与其他民族交流互鉴的开放态度。

《坐妹·三江》精彩演出
3月11日,团队成员一同参观以其保存完好的侗族古建筑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而闻名的程阳八寨,深入探索这里古老而独特的侗族文化。一进村寨,团队成员就被热情好客的侗家人用一碗碗香喷喷的热油茶迎接,体验了侗族传统的饮食文化。油茶过后,是精彩的侗族歌舞演出,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以悠扬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向访客展示了侗族的艺术风采。随着演出的结束,团队终于迎来了此行的重头戏——百家宴。据了解,百家宴是侗族地区集体待客的最高礼仪,也是侗族团结友爱、热情好客、和谐大同的文化象征。每逢村寨互访、尊贵客人来访或欢度佳节时,全村各家各户都会自备拿手酒菜,一起到鼓楼坪摆开长桌,吃百家“转转”菜、喝百家“转转”酒、享百家福气。这种独特的餐饮文化不仅让游客们大饱口福,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村落社区的紧密联系。

调研团队品尝侗族“百家宴”
程阳八寨的村寨结构也十分独特,一般由鼓楼、风雨桥、鼓楼坪、戏台、井水、石板路、鱼塘、田园、风水林、寨门等要素构成。此外,鼓楼是侗族人民的精神和文化中心,风雨桥则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侗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适应。

调研团队于“程阳八寨”景区正门前合影
3月12日,团队拜访了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文体局副局长岳振接受采访,就如何有效传播和推广三江特色的侗族文化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安排文体广旅局市场推广股徐杰为我们解答疑惑,给我们详尽地介绍相关政策和项目。最后副局长对我们团队给予莫大的鼓励,期望日后我们项目有实质性进展。

调研团队对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进行采访
最后,调研活动圆满落幕,团队成员们一起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回忆,积攒了丰富的侗族文化知识,记录下这个“暖春三江行”的调研之旅。

调研团队参观完“三江侗族文化博物馆”后在馆前合影留念
(初审:熊慧妮;复审:罗玉莲;终审:何波)